今年七月,中国和瑞士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国内外的媒体对这个历史性事件给予了广泛的报道。
初看起来,中国和瑞士的差异很大,似乎难以达成经济“联姻”。一边是瑞士人,他们以“ 瑞士质量”(Swiss Quality)而自豪,瑞士质量也恰恰代表其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一边是中国人,对“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的生产能力和低廉价格感到自豪,这一点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
略作思想,李克强任总理后出访发达国家的第一站也正是瑞士。瑞士稳定的民主政治环境、开放的经济模式、优美的生态环境、瑞士产品的质量保障、持久的创新动力、高端制造业的强劲竞争力,这些不正是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所渴望实现的吗?!
这个自由贸易协定究竟有哪些亮点?在帮助中国经济转型方面,我们可以有哪些期待?
三个亮点
首先,从市场开放的角度看,中瑞自由贸易协定的开放度较高。瑞士方面同意对中国出口金额的99.7%实施零关税,我们同意对瑞士出口84%实施零关税,再加部分降税,也达到96%,这个开放的水平在贸易协定里是高水平的,一般的自贸协定的开放水平在90%左右。
具体而言,在工业品方面,瑞士给予中国所有工业品出口以零关税,包括中国有比较大的出口利益的,像纺织品、服装、鞋帽、汽车零部件、金属制品等等,特别是解决了发达国家市场常有的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的问题。
在农产品方面,瑞士对中国960多种的农产品实施零关税,约占中国对瑞士农产品现有出口的76%。还有403种农产品对我们进行部分降税。这样,中国的水果、蔬菜、蜂蜜、食品、糕点等出口面临更加优惠的待遇。
在服务贸易方面,瑞士在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受理发放方面,首次同意规定办理的时限,同意和进行中医药合作的对话,并在旅游、翻译等领域做出进一步的承诺。
第二个亮点是达成了一些新的规则,有一部分的规则比WTO的规则更加严格或者更加准确。除了市场准入以外,该自贸区涉及到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环境、劳工和就业合作、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等方面。
以服务业开放为例,对缔约方的透明度、审批程序和法律保护的规则更加严格。比如金融行业,要求特定的透明度和信息公开义务,从而不造成对外国的金融机构的歧视。在提供服务的自然人流动方面,对工作和入境许可做出了透明度、固定期限和信息查询的义务。
一些领域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比WTO的多边标准更加严格或者更加细致。比如版权的保护从声音媒体扩大到声音及图像媒体。商标的保护范围也扩大到带声音的商标。专利领域,特别规定了应依据欧洲专利公约,来决定生物技术的可专利性。此外,如果发明是基于遗传材料或者传统知识,应当在专利申请时注明这些材料和知识。药品和农业化学产品市场批准程序中的数据,应当保密。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23条中葡萄酒和烈酒原产地保护,扩展到所有的产品。
在法律执行方面,该自贸协定要求海关采取措施打击假冒和盗版产品,不仅适用于进口的产品,而且适用于出口的产品。海关可以自主决定、或者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扣留可疑商品。这些措施不仅适用于侵犯商标和版权,也适用于专利和被保护的设计。双方还明确了可以运用民事和刑事程序来处理违法行为,并寻求赔偿。
中瑞自贸区的第三个亮点就是其商业上的战略意义。对瑞士而言,它首先是希望通过这个自贸区,确保在中国市场上获得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加有利的待遇。瑞士也想借这个自贸区,强化其欧洲大陆门户的战略位置,既吸引欧洲企业进驻瑞士,出口中国,也吸引中国企业进驻瑞士,打入欧洲大陆市场。对中国来说,一方面是想打开瑞士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这个自贸区来撬动中国和欧洲的经贸关系,不排除以此吸引欧盟与谈判自贸区协定。
两个期待
贸易不是目的,而应当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手段。
中瑞自贸协定的一个可喜之处是,双方不仅就市场开放达成协议,促进贸易和经济增长, 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后者对于今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转型实在太重要了,因为如果舍弃了这个目标,再多的增长又有何益呢?
为此,我有两个期待。
第一是加强生态无害和可持续农业生产方面,以及食品和药品安全方面的合作。近年来, 中国屡屡发生的有毒食品危机让人触目惊心。在政策管理和能力建设方面,中国可否能给吸收瑞士的经验?扩大对瑞士的农产品出口是一个好的目标,更高的目标是国内农产品的质量能稳定地达到一个国际上乘的水平。因此,需要关注中瑞自贸协定之工作方案的第八条农业合作,期待能够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第二个期待是环境领域的合作。环境就是健康。没有健康哪有可持续发展。中瑞自贸协议第十二条指出,双方应努力推动和促进有利于环境的货物、服务和技术的投资和传播;要把环境合作的重点放在解决技术合作和转让问题,特别是关于环境友好型技术的合作和转让问题。这个题目不容易,但不是不可为。我所在的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ICTSD),联合瑞士环保技术促进署及瑞士和中国的企业及专业服务人士,将汇聚在日内瓦高层中国论坛(www.bridges-china.com)第六届年会,为环保技术合作的障碍把脉,由法律、投资和市场人士组成专业团队,为双方企业提供一对一的对接服务。期待有更多的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与到中瑞环境合作中来。
总之,中瑞自贸协定发生在中国经济和社会面临革新和转型的关键时期。该协定的价值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开辟了几十亿的新的出口市场。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深化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根基,参与制定了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贸易规则。协定的切入点很准,期待能够在生态农业、食品安全和环境合作方面有实际的合作成效。在此意义上看,这个协定只能成功,不能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