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唯一一个处理贸易问题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在制定国际贸易规则和规范成员间贸易行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WTO部长级会议(以下简称“部长会”)是WTO的最高权力机构,部长会上达成的成果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世贸组织第12届部长级会议(以下简称“MC12”)于6月12—17日在瑞士日内瓦成功举行。那么部长会在WTO是什么地位?历届部长会都达成了哪些成果?MC12会期的一波三折又是怎么回事?以及最近的MC12又达成了什么成果呢?让我们通过本文一探究竟。
具有最高决策权的“部长会”在WTO到底是什么地位?
WTO于1995年1月1日成立,其前身是关贸总协定(GATT),由于GATT时期没有一个固定的高级别会议机制,因此在政治领导方面往往缺乏连续性。因此,在WTO成立时,文件中就规定要设立部长级会议机制,全权“履行WTO职能,并为此采取必要行动”(Carry out the functions of the WTO and take actions necessary to this effect),并“有权对多边贸易协议下的所有事项作出决定”(Have the authority to take decisions on all matters under any of the Multilateral Trade Agreements)。
在WTO日常运行中,尽管有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理事会和委员会四个级别的权力机构,但由于成员间立场不同、分歧较大,加之其议事规则是“近乎苛刻”的“协商一致原则”,164个成员很难在日常谈判中达成一致意见,往往把希望寄托在部长会上。因此,历届部长会都会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通常情况下,部长会由全体成员的贸易部长和其他高级别官员率团出席,原则上每两年召开一次,各方可充分讨论和决定涉及多边贸易协定下所有事项。成立至今已召开了12届,具体情况见下表。
历届部长会上有什么农业成果?
由于农业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和敏感性,农业贸易曾经长期游离于国际贸易协定之外,乌拉圭回合首次将农业贸易纳入多边贸易规则的约束和管理。2001年在多哈召开的第四届部长会上,《多哈部长宣言》的发布开启了新一轮的农业谈判进程。多哈回合20多年来,除2004年7月达成的《框架协议》是通过总理事会收获外,几乎所有成果都是在部长会上达成的。
一是,2005年第六届部长会(MC6)上通过的《香港部长宣言》,进一步细化了国内支持和关税的分层削减原则,提出了取消出口补贴的具体时间,对出口信贷进行了规范,明确了基于指标自主指定特殊产品的原则。二是,在2013年的MC9上就多哈回合谈判早期收获达成了“巴厘一揽子协议”,在农业方面主要涉及关税配额管理、粮食安全公共储备等方面。在关税配额管理问题上,明确成员对配额申领和配额期限等相关信息具有公布和通报义务,对关税配额完成率低于65%的成员采取一定措施以提高完成率。在粮食储备问题上,达成了粮食安全公共储备临时解决方案,并承诺在MC11前达成永久解决方案。根据临时方案,如果发展中成员因粮食安全储备补贴超出WTO“黄箱”承诺上限时,各成员应克制通过WTO争端解决机制起诉,为发展中成员争取了更大国内支持空间,有助于发展中成员维护粮食安全和生计安全。三是,在2015年的MC10上通过了《内罗毕部长宣言》,就非洲等发展中成员最为关切的农业出口竞争达成共识,首次承诺全面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有助于消除市场扭曲,营造公平竞争,改善发展中和最不发达成员民生。
值得一提的是,部长会上通过的决定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按时完成。以粮食安全公共储备为例,按照巴厘部长决定应该在MC11(2017年)前达成永久解决方案。但是由于部分发达成员和出口成员的阻挠,永久解决方案至今仍未达成。
会期一波三折的MC12会期终于开完了!
MC12是历届部长会中会期最为曲折的,已延期三次。MC12最先定于2020年6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努尔苏丹召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会议延期至2021年6月。鉴于疫情发展态势不乐观,MC12再次延至2021年底,并且考虑到努尔苏丹气候条件问题,会址改为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由于变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导致瑞士实施临时旅行限制,世贸组织决定无限期推迟MC12。随着疫情形势好转,2022年4月世贸组织最终确定于6月12日在日内瓦举行MC12。此次会议历时6天,于6月17日顺利闭幕。
MC12农业成果到底有哪些?
最终,MC12就世贸组织改革、疫情应对、粮食安全、渔业补贴、电子商务等议题达成一揽子协议,成果丰硕。这是WTO成员自2015年MC10后,时隔7年再次达成协商一致的成果文件,重振了各方对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推动世界经济复苏。
此次会议的农业成果主要涉及粮食安全和渔业补贴。一方面通过了《关于紧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部长宣言》(《宣言》)。《宣言》强调贸易同国内生产一样,在改善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充足的粮食储备有助于成员实现国内粮食安全目标,要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发展中国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
另一方面最终达成《渔业补贴协定》(《协定》),这是第一份主要旨在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世贸组织协定。主要包含两大核心纪律,一是禁止向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IUU)捕捞提供补贴,二是禁止对已过度捕捞鱼类种群捕捞提供补贴。此外,《协定》还包涵了其他内容,包括为发展中成员提供特殊与差别待遇和成立旨在向发展中成员提供技术援助和能力建设支持的渔业基金等。(《协定》详见农业贸易百问| WTO渔业补贴谈判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