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从进博会看全球农业协同发展新图景

来源:供稿人: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当源自秘鲁的“沙漠脆脆蓝莓”通过“一带一路”新动脉——钱凯港跨越17000公里抵达上海,当来自新加坡丰益国际旗下的金龙鱼品牌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甘油二酯油”亮相展台,当“最不发达国家”马里的天然咖啡豆与新西兰佳沛的高品质奇异果同台展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为全球展现出一幅开放和可持续的农业全球合作新图景。这场延续八载的“东方之约”,早已成为中国践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鲜活缩影,为观察中国农产品消费变革与全球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最佳窗口。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农食产品展区。
  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正引导全球供应商主动调整策略。现阶段,我国消费市场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境外企业也顺势而为,以更精准的供给响应中国市场对农产品品质的追求。观察今年各展商的首发产品,便能窥见这一精准考量:境外企业瞄准中国消费者对个性化、健康化的追求。都乐首发“臻选”超甜蕉,让消费者在吃到更甜香蕉的同时,也找回了小时候的“香蕉味”;上好佳首发以芋头为原料的原切脆片,既保留了维生素E、膳食纤维等多种营养元素,又不失吃“薯片”的美味和快乐。可以看出,境外企业早已不是简单地“输出产品”,转而开始深入研究中国消费升级规律,通过产品创新实现与中国市场的同频共振。
都乐在今年进博会上首发的臻选超甜蕉。
  中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为农业全球合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进博会“永不落幕”的特性,也推动短期展览转化为长期合作。加纳巧克力、肯尼亚紫茶等产品通过进博平台进入中国市场,借助高效通关与物流网络,做到了从异国产地直达中国消费者手中;马来西亚猫山王鲜榴莲等新鲜水果,甚至做到了“昨天国外落果,今天中国上架”的极高效率。从优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到设立农产品通关“绿色通道”,再到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建立稳定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机制,中国用开放的姿态迎接全球农产品和农业技术落地开花。
来自不同非洲国家的咖啡产品。这些出口到中国的产品,能持续助力非洲经济发展,吸纳当地就业。
  进博会搭建全球共享、开放合作的国际平台,为推动全球经贸合作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活力。从连续八年参展的“老朋友”到首次亮相的“新面孔”,各国展商的持续参与印证了中国市场的独特吸引力;从“最不发达国家”的特色农产品到跨国企业的创新解决方案,进博会包容多元的特性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能共享中国发展红利。这种双向奔赴的合作,不仅是经济层面的共赢,更是全球治理中“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生动实践。
进博会吉祥物“进宝”。
  站在第八届进博会的新起点回望,进博会早已超越了展会本身的意义,成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和全球农业协同发展的“黏合剂”。在这里,中国以开放之姿让世界共享发展成果,以消费升级之力引领全球供给革新,最终实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共赢局面。未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更多全球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国,这场“东方之约”必将持续为全球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全球农业发展新格局,让全球农业协同发展的新图景闪耀在世界舞台之上。
进博会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文章来源:农视网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