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条与土豆主粮推广
来源:摘自天津日报 供稿人: 点击:酒吧外交是英国首相招待客人的特色方式,去年,卡梅伦曾请法国总统奥朗德到酒吧小酌,前首相布莱尔也曾邀请小布什、希拉克等人。大多数英式酒吧主要提供传统英式食物,例如炸鱼和薯条、肉饼、农夫午餐以及星期天必吃的英式烤牛肉。这次卡梅伦请习近平主席去酒吧,不仅展示了英国酒吧文化,连闻名世界的英国传统美食也顺带推介了。
英国最闻名的美食或主食之一其实就是炸鱼和薯条,后者即油煎的土豆条。薯条作为主食,对中国人来说早已不新鲜,例如肯德基和麦当劳进入中国后,薯条也为一些中国人接受了,但是要让大部分国人把薯条当作主粮来接受,恐怕难度不小。如果这一次能把炸鱼和薯条介绍得更为充分,也许对中国农业部力主把土豆当成中国的第四大主粮作物有推动之功效。
英国人对炸鱼和薯条情有独钟,是因为炸鱼和土豆是制作方便、价格便宜又能提供交叉搭配均衡热量的食物。英国人把土豆和面包、空心粉、面条等统一归为淀粉类食物,烤土豆、土豆泥和薯条等与其他主食一样,都是很好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能量却很低。100克的面包和100克的土豆相比,后者带给人体的热量更少,同时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膳食纤维。而炸鱼则是高热量食物,两者巧妙搭配,就成为一类美食。此外,即便没有炸鱼,土豆也是英国人餐桌上的主食之一。
另一方面,英国人垂青于土豆,还在于它帮助英国度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炸鱼和土豆制作方便,又能提供身体所需热量,很适合作为士兵补给。由于土豆容易耕种,而且二战时期英国的渔业已经发展到了北极圈,使得土豆和鱼都很容易获得,英国政府即便在战争时期食品和物质供应的艰难时期也没有限额配给,而是敞开供应。所以,炸鱼和薯条也就成了英国人心目中的美味食品(comfort food)的代表。
Comfort food其实很难翻译,它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传统食品,或者说一个人儿时记忆中母亲烹调的美味食品;二是这种食品令人倍感宽慰,吃起来舒服而满足,甚至大快朵颐;三是这种食品是一种很随意的家常饭或小吃,不必穿着很正式,如西装革履打领带去赴宴。简单而言,就是中国人说的美食。
炸鱼、薯条被英国人当成美食,但在多数中国人看来,它们未必是美食。显然,不必以《舌尖上的中国》作为对比,仅仅是以习惯了的家常饭菜的内容和烹调法来看,中国人也不会把炸鱼、薯条当成美食。不过,由于炸鱼、薯条的制作简单和能提供一定的热量,其实应当算是美食,只是在口味上有些国人可能难以接受而已。
在2015年年初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中国农业部副部长提出,今后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力争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这一规划的意义当然是重大的,因为,如果能把土豆当成中国人的第四大主粮,就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增添了一块重大的基石,并且可以做到不仅中国人养活中国人,还能养活更多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但是,要让中国人习惯于将土豆作为主粮,还需要有多种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借鉴,是中国能否把土豆经过改造,成为人们心理上认可的美食,这需要寻找或创造机会。
另一方面,对于加工土豆应当有中国人制作美食的智慧和方法。例如,土豆作为主粮的薄弱环节是加工和消费,因为新鲜土豆不利于保存,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加工,如变成全粉后可长期保存。全粉可以制成馒头、包子、面条、面包等食物,公众在购买后烹调也方便。而且,食品营养和美食方面的专家也认为,如果土豆仅仅是以薯条的形式出现,而不以面条、馒头等形式出现,就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的主食之一。
最后,当然还需要将中国人对美食烹调的多种调味品结合起来,才可能满足中国人千百年来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对美食的挑剔味蕾。